关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日期:2021-02-01  发布人:岐山县政协 

县政协委员  付青峰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目前,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农村经济发展壮大,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县在传承弘扬周文化等方面得风生水起,极大的丰富了我们乡村文化内涵,增强了岐山的文化软实力。青化镇焦六村成立了市首家周礼文化艺术院,在全市甚至全省也引起了一定反响。从焦六村的例子可以看出,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做法是值得推广的。但目前我县乡村文化服务供给不足发展很不平衡大部分传统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为此建议:

一要加强政府引领和保障。搞好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农村居民的大力支持,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规划、引导、监管、保障(包括政治方向、领导、资金、队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结合实际,制定一个全县性的规划,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使乡村文化建设在规划引领、制度规范下健康发展。

二要发挥乡村干部和文艺专家积极性。实践证明,凡是发展好的乡村,都是干部过硬的乡村。要按照新时代的要求,打造过硬的村组干部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组织领导作用。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倡导文明新风,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组织县镇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经常下到农村去抒写、绘画农村新生活、新气象、先进人物。在外工作的成功人士要积极支持本村文化活动,支持县镇文艺人才与村建立对口扶助关系,定期举办培训会,进行现场指导。上面的文艺专家可以到村组去采风,县上的小型艺术展也可以办到基层去,这样更接地气作品就会更有乡村气息和生命力

三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克服形式主义,避免生搬硬套,盲目模仿,引导群众自主创新文化艺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比方有的村子爱好音乐歌舞的人才多,有的村子爱好书法绘画的人才多等等,可以借鉴“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模式,根据本村特点打造历史文化、书法绘画、戏曲歌舞、锣鼓社火等等文化专业村,既体现本村特点,保留地域风貌,又兼顾传统优势和创新发展。有条件的乡村可以成立专业组织,人才不足的可以联村组织活动,带动文明村风民风。

四要注重健康向上的精神引领。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花会、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开展书画作品进家庭活动,倡导村民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养成大家爱读书的好习惯。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书法、绘画、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戏曲、花灯、舞狮舞龙、锣鼓社火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村、名园、名人、名品。在适当时候,可以举办全县农民文化竞赛活动,激发村民更广泛的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