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政协持续开展“稳增长·委员在
6月6日,县政协主席刘玉广带领县政协办、县工信局负责同志,先后深入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岐山... 更多>>>
-
县政协启动“稳增长·委员在行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界委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更多>>>
-
县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 更多>>>
6月6日,县政协主席刘玉广带领县政协办、县工信局负责同志,先后深入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岐山... 更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界委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更多>>>
... 更多>>>
近期,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县文广局,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基本情况
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特色鲜明。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相继建立了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了专家评审委员会,县级保护中心和普查专业队伍,加强了县级名录、数据库、重点项目申报体系建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县省级非遗项目9个,非遗传承人5人;市级非遗项目7个,传承人3人;列为县级保护名录30多个,出版了《岐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
困难与问题
1.非遗项目宣传不够。非遗文化资源大多分散存留或流传于民间,流失严重,传世不多,面临消亡的现实。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非遗缺乏了解,认知度不高,宣传不够。现有的非遗项目参与大型演艺、节庆活动和各类比赛较少,开放度较低,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不足。
2.传承保护体系缺乏。多数传承保护项目以个体小工厂、小作坊、工作室、店铺形式存在,规模小、人员少、资金少,发展空间受限,难以产生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一些传统项目属独门绝技,濒临失传,传承人培养断层严重。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未能与非遗保护与利用紧密对接。
3.人力物力投入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除国家、省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可获得部分款项补助外,非遗保护部门没有足够的保护经费和人员,县文化馆缺乏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实物资料展厅,濒危、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艰难。
4.推陈出新步伐缓慢。民间文化表现形式和内容默守陈规,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有些项目缺乏生产生活基础,缺乏创新和发展,传承困难。有些民间艺人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指导和训练,自身专业水准、精益程度不高,制约了非遗项目的传播效果。
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一要发挥教育、文化部门的文化传承使命,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非遗传承保护知识普及,培养中小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爱好。二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实物展示和民间文艺演出频次,增进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地了解,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保护。三要组织有关专业人员编写非遗传承保护宣传手册,借助旅游平台,发放给广大群众和外来游客扩大宣传面,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2.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保护措施。一要采取县文化馆“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作方式,设立“岐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配置2-3名专业专职工作人员,专门负责非遗保护工作并开展经常性工作。二要在重要节日举办民间文化艺术节,借助周公庙、三国小镇、周文化景区、诸葛亮庙等景点节庆活动举办民间手工艺品展览,扩大对外影响,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三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濒危重点项目抢救。同时,通过项目申报及文化成果展示,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政策资金补助,建立非遗保护电子档案库和音像、实物资料展厅。
3.重视人才培养,扩大传承空间。一要尽快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资助和扶持民间艺人、鼓励老艺人带徒授艺,把技艺传给后辈,培养接班人,把非遗项目传承下来。二要引导民间艺术家协会等社团组织,以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研究和实践活动,支持民间艺人在创新题材、开拓市场上狠下功夫,使一些具有较大生存空间的非遗项目发扬光大。三要加强对专业人才和民间文化传承人的教育培训,邀请传承人进校园表演、传授,也可设立校外非遗培训班,发挥校园在非遗保护传承中对青少年教育的熏陶作用。
4.狠抓基础建设,推动传承发展。一要抢抓乡村振兴的历史发展机遇,加大对传承载体的建设,在“六美”乡村建设中,申报和争取实施一批城镇文化基础设施项目,配套建设民间文化表演展示设施,夯实镇村文化基础设施根基,为非遗保护创造良好环境。二要争取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对“非遗”保护工作的支持,通过建立扶持和激励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加大社会参与保护力度。三要坚持提升非遗项目自身质量,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创新内容表现形式,使特色项目更加规范、更具吸引力。将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对一些特色精品项目要积极推行商业化运作,扩大发展规模,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的推动作用,提升非遗项目自身价值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