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政协持续开展“稳增长·委员在
6月6日,县政协主席刘玉广带领县政协办、县工信局负责同志,先后深入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岐山... 更多>>>
-
县政协启动“稳增长·委员在行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界委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更多>>>
-
县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 更多>>>
6月6日,县政协主席刘玉广带领县政协办、县工信局负责同志,先后深入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岐山... 更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界委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更多>>>
... 更多>>>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成一统”。历史歌谣中的“周”,就是周人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起来的长达800年之久的周王朝。 周,本来是商王朝统治下的一个方国,是由一支古老的“旧邦”发展而来的。这个“旧邦”,据考证是帝喾的后裔,属于姬姓部族,它的祖先名叫“弃”,是帝喾的元妃姜嫄所生。周弃从偃师迁到渭北平原,继承和发展了烈山氏以来种植“百谷百蔬”的经验,对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作出了卓越贡献,被称为后稷。 从夏初以来,周一直是夏王朝西部的一个重要方国。到夏代后期,夏王朝的统治力量逐渐削弱,西北黄土高原上的游牧部落不断南下侵扰,渭北平原的农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周人的居住地也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大约在商初,周部族首领公刘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扩大耕地,整治农田,很快就将周部族发展成为一个富庶兴旺之邦。接着他使用武力,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周道之兴自此始”,公刘的举措为后来周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史记》载,周人封于邰,迁于豳,兴于岐。后稷因播种百谷、发展农业有功,被尧帝封为管理农业的农师。舜帝时代,后稷被封在邰地,即今杨凌武功一带。西北农学院以至合并后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再到全国有名的第一个农科城杨凌,即与后稷在此教民稼穑的史迹有关 。周人在邰地居住四世,到三世孙公刘时,商族对此经营得很富裕的地方垂涎三尺,侵扰不已。万般无奈之际,公刘便率领族人由邰迁豳(邠、彬),即今彬县、旬邑一带,在此安定地生活了九世,大约300年左右。到古公亶父继位成为国君时,又出现了险恶的形势,西北一带的犬戎族不停地侵扰,不只掠夺财物,还想霸占这里的土地和人民。古公亶父审时度势,明知寡不敌众,为了族人的生存,为了减少牺牲,便断然决定再次迁移,在渡过漆水、沮水,翻过梁山之后,终于来到了岐下周原,即今岐山扶风一带。周人的称谓,是来到周原以后才有的。在此“膴膴周原,堇荼如贻”的肥美土地上,经古公亶父(周太王)、季历(季历、公季)、姬昌(西北侯、周文王)三代近百年的艰苦创业,终究使周国兴盛起来了,到文王晚年时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了,为后来周武王伐纣灭商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周人势力的迅速发展,加剧了与商王的矛盾,双方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战争,商王武乙和周王季历先后战死。周文王时代,周人势力进一步壮大,占据了关中平原。周原卜辞有伐蜀、征巢、楚子来告等记录,说明周人的势力东达江淮之间,南及江汉,西南达巴蜀。周原卜辞有祭祀成汤、又有求佑于太甲告周方伯和殷王来田猎等记录,说明周在表面上仍保持着臣服于商王朝的关系。但是周、商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商王纣一度把周文王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后因商王朝要全力对付东夷,为稳定后方,又把他释放了。 周武王继位后,周人势力进一步壮大,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终于完成了灭商的大业,建立了周朝。周朝前半期称西周,由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共历13王,275年;后半期称东周,由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共历25王,514年。 周人的特点是坚持以仁德治天下。这,也许是它统治时间最长的主要原因。耐人寻味的是,秦人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受封于雍地,后来消灭东周的也是秦人,可因施行暴政,竟然二世而亡,只维持了15年的统治,便呜呼哀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