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大炼钢铁之回忆
日期:2015-07-01  发布人:岐山县政协 
    1958年秋冬,我曾亲历了岐山县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一些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岐扶炼铁厂  当年8月,中共岐山县委、县人民委员会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电话会议和宝鸡地区钢铁协作会议精神,做出大办钢铁工业的决定,成立县、乡、社钢铁指挥部和办公室,组成了数千名专业钢铁大军,“千方百计”、“分秒必争”地大量兴建各种形式、大小不一的土炼铁炉。并提出要使钢铁元帅升帐,要力争插红旗,放卫星。  我当时15岁,这年初秋由黎明农业社(现枣林镇北营村)第七小队指派去岐扶炼铁厂当工人。岐扶炼铁厂位于益店(现益店镇)街道西端,是当时县境内炼铁点之一。我自带行李跟随大人们步行15里,到益店西门外郭家场,这一炼铁点指挥部就设在郭家场附近的太白庙里。集中到这里的人员,晚上住在益店街道门面房的二楼,有的用的木床板,有的睡的麦草铺。  第二天早饭后拿了两个蒸馍,便跟着大队伍出发去箭括岭后面的七步沟背矿石,进了山也弄不清是什么地方,反正拿到了矿石就往回返,只记得搬运队伍往复不断,用车拉的,扁担挑的,绳索背的,黑呀呀一条长蛇阵连绵不断,真给人有蚂蚁搬泰山的感觉。我们将背回的矿石堆放到指定场地,再集体吃晚饭。当时吃的是大锅饭,炊事员把做好的一锅小米饭抬到屋外,大家一拥而上抢勺子舀饭,那时的人们没有排队打饭的习惯,几乎各处都是这样。这对我一个个头不大的弱小者来说,在抢饭上是甘拜下风,好在那时吃馍喝水不限制,填饱肚子没问题。  益店郭家场太白庙西侧有一大土壕,沿着土壕南北壕岸建了5坐炼铁炉。但这5个炉子始终没有开炉炼铁,主要是因为背回来的矿石含铁量太低,加之建造的炉子不具备开炉升火条件,这一处炼铁点开炉炼铁的事儿就这样搁浅了。大约在1959年初就彻底下马结束了炼铁活动。尽管这样,在临结束时还进行了总结评比,我出乎意料地还被评为乙等劳动模范,并获得小罗成称号,奖励了毛巾一条、肥皂一块、大雁塔香烟一盒。                                     杜城炼铁厂  1958年9月,抽调3000多名民工在杜城村(现祝家庄镇杜城村)建立地方国营岐山第一炼铁厂。杜城炼铁厂编制为冶炼营,在全县时有的炼铁厂中阵势最大,人数最多,存在时间最长,七步沟等处矿石运到这里也最近。炼铁场址在现在杜城小学对面的台地上。当时建有数十座炼铁炉,为圆筒形式,每座炼铁炉高约6米,以胡基草泥垒成炉体,再以木柴火烘干,然后用耐火砖砌制内壁,炉两旁用两个大风箱鼓风。风箱长2米,宽90公分,高1.4米左右。中心为一个T形杠杆。一头4人,两头8人推过去,拉过来,一座炉子要16个人不停歇推拉才能鼓风不止,日夜换班。用这种土办法炼出的铁粗糙、杂质大,中途把各炉炼出来的毛坯铁揉和到一起,放入炉中再炼,最后形成了一些长条的大块铁,炼铁厂把这些产品扎上红布,敲锣打鼓向上级报喜。这里炼出来的一部分毛坯铁还被运到蔡家坡再冶炼。由于不讲科学,不顾技术、设施条件的限制,炼出来的铁大多是半生不熟、不规则没有用的蜂窝状黑色粗糙废品,当地群众给铁厂编了几句顺口溜:杜城炼铁厂,风箱叭达响,日夜铁水淌,一称十二两。杜城炼铁厂维持到1959年夏也彻底下马了。                                    七步沟开矿营  七步沟位于现祝家庄镇北部山中,此处矿石适于冶炼。当时各处炼铁厂以这里为主要的采矿点,县上在这里设有开矿营。专门开山炸石以供炼铁之用。开矿营分为3个连,约有六七百人,但组织不太严密,人员增减浮动很大。3个连分别宿营在3个工棚里,工棚是用木椽竹杆搭成框架,竹帘草泥油毡盖顶,再以竹帘草泥作为墙壁,将山野割来的荆棘禾草扎成捆加厚围堵,以起保温作用。  一日夜里,炊事员将做饭未燃尽的硬柴火拿来放在自己床下以其取暖,睡熟后,星火点燃禾草,引起大火,当人们从睡梦中惊醒之后,山风肆虐,风助火势,火助风威,熊熊大火已无法控制,加之山区就近没有水源,众人在慌乱中只顾撤离自身衣物和被褥,刹时间将三座营房烧了个精光。事后两名炊事员被追究了刑事责任。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中出劳无数,岐、扶两县大半人参与其中,即使没有直接去炼铁,也都为开矿搬运搭桥修路,为炼铁运送物资。北营村自古留有的8棵古槐,最小的也有碌碡粗细,在这个时候全部砍伐,劈成硬柴,用牛、马车送到炼铁厂。许多学校也加入到大炼钢铁运动中,老师带领学生随人流到矿山背矿石,稚嫩的双肩背回的矿石被分别送到杜城、益店、蔡家坡炼铁的地方。    1959年初,全县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基本下马,唯有杜城炼铁厂延续到1959年夏人员撤离下马结束。建立的国营炼铁厂中的人员大部分被分配到县属企业去了,我亦被分配到蔡家坡地方国营砖瓦厂当了工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凤翔、岐山两县县属企业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