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政协持续开展“稳增长·委员在
6月6日,县政协主席刘玉广带领县政协办、县工信局负责同志,先后深入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岐山... 更多>>>
-
县政协启动“稳增长·委员在行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界委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更多>>>
-
县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 更多>>>
6月6日,县政协主席刘玉广带领县政协办、县工信局负责同志,先后深入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岐山... 更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界委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更多>>>
... 更多>>>
10月11日,来自中国社科院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会聚岐山,召开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第十六辑至二十三辑岐山文史资料《周文化丛书》发行座谈会。座谈中,专家学者各抒己见,让周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逐渐清晰,并对这套丛书的编撰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该丛书的出版,是岐山县政协作为陕西省文史资料重点县以来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宫长为:中国社科院先秦史研究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周文化丛书》是岐山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也是中国周文化研究最新最重要的成果。我的老师李学勤先生对这部书的出版十分赞赏,在学术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欣然为丛书作序。周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高峰。在历史的长河中,伏羲、神农、黄帝三皇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阶段,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五帝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开创阶段,而在夏商周三代,中华文明进入了长足发展的阶段,周文化已经显示出人类文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所以,这套《周文化丛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更有为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有益借鉴的现实意义。
汪承兴:中国先秦史学会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会长 岐山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是国学的源头。周文化影响中华文明三千年,在烽烟不断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代传承至今,足见其强大与深厚,只要中华文化在,中华民族就不会被打败。中华要复兴,先从文化做起。习总书记曾经讲到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政治智慧,这对于我们研究周文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岐山在周文化研究上走在了全国前列,这样的势头要坚持下去。争取每年召开一次周文化研讨会,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地标牢牢耸立在岐山。这套丛书是岐山县的重大工程,是文化强县的大举措。以此为契机,汇聚各方力量,把岐山打造成集周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国学基地。
孟建国:陕西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会长 一个县能出一套文化丛书,是个了不起的工作,说明这个县的领导具有文化胸怀,这个工作功德无量。周文化研究是国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缺乏全面系统的资料,研究难度很大。《周文化丛书》所挖掘的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正是在当今鱼龙混杂的文化转型期最需要的真理和永恒的价值观,对于重塑道德和价值体系,为传统文化正本清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岐山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周文化思想萌芽于岐山,是中国古代文化天幕中最璀璨的明星。它集夏商周文化发展之大成,在岐山形成以礼乐文化为代表的文化体系,孔子在此基础上开创了儒家文化。研究周文化,并不是单纯的好古,发思古之幽情,最现实的价值是要用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解决当代的问题。传统与现代是相承而不是相悖的,历史文化中的正能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有帮助和推动作用的。
雷兴山: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浏览这套丛书,让我想起了李克强总理在谈大众创业时说的一句话:高手在民间。我算考古学中的专业人员,但看了丛书的内容,也感觉高手在民间。这套丛书内容的严谨,显示了作者是富于科学精神的,在这一点上,一点不亚于学界。全国出土的周甲骨文3600字,其中3500字出自岐山,所以本地学者在周文化研究上是有资格的。宝鸡、岐山周文化研究会,以极大的热情持之以恒,对周文化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我相信,在市县领导的支持下,在浓郁的学术氛围中,宝鸡的民间高手会做出许多新成果。这也督促着我们这些搞专业研究的人,必须加倍努力,共同做出新的成绩。
张宗智:宝鸡市政协副主席 一个民族唯一能够留下的就是文化,这套丛书是个了不起的工程。近年来,岐山经济社会文化持久发力,成果层出不穷。这套丛书的出版,是岐山政协工作的丰硕成果。周文化既是宝鸡地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宝鸡市政协全力支持发展、保护周文化的研究,同时也希望全国和省上致力周文化研究的专家和机构,能够从更高的层面发力,共同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智尽力。
周敏: 陕西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 岐山是西周的经济文化中心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周文化是中华乃至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周文化丛书》的出版,具有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这套书涵盖了周文化的精华内容,是可以传世的。它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推动作用,周文化的思想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相通的部分。同时,这套丛书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帮助,能够让历史遗产为文化旅游产业作出贡献,这也是岐山县政协做出的重大工作成绩。
何宏年:岐山县人民政府县长、蔡家坡经开区管委会主任 岐山文化底蕴深厚,为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传承和发展周文化,作为挖掘地域资源、弘扬时代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紧紧围绕“周公故里,文明源头”的定位,多措并举保护遗存遗迹,持之以恒加快开发利用,全方位开发与周文化相关的文物遗迹、风景名胜、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资源,进一步提升了周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这套《周文化丛书》的编撰出版,是县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履行职能取得的一大成果,也是我县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一项标志性工程,具有“存史资政、传承文化、教育后人、对外宣传”的重要作用。必将在我县文化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促进全县文化旅游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吕向阳:宝鸡日报社社长、总编辑,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近年来,岐山在城市文化建设上变化惊人,诸多埋藏在历史中的文化符号在当代重现,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理论研究百花齐放、成果斐然。我生在岐山,不论身在何处,周文化的影响如影随形,其实每个中国人都是这样的。四年时间编撰的这套丛书,不只是岐山的金名片,更是地域文化通俗化的范本,是岐山文化软实力中的硬构件!“欲亡其国,先灭其史”,五千年来中华不倒,源自文明不泯。在当今社会,发掘文明继承文化,应该打一口深井,不能浮光掠影。周文化就是这样一口甘洌不涸的井,要一直挖下去。打造文化,不是形象工程,这套丛书把遗失的文明汇集起来,就像岐山恢复的旧牌楼一样,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岐山最大的景观与胜地。通过政府、学术机构和民间的通力协作,岐山政协做出了周文化发掘与保护的巨大成绩,是名副其实的“文化智囊”,在助推岐山文化建设上功不可没。
徐岳: 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作协专业作家 初见这套丛书十分惊讶,工程量之大超过了我的想象。细看目录之后,觉得这是一套十分有用的丛书。我以前在岐山县文化馆工作的时候,就十分想了解蕴藏在民间的历史文化,于是主动去县委要求下乡。在下乡的过程中,我完成了我的第一部小说《冯家村记事》。但那时候对岐山生活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为在以后的创作中我发现我曾经忽略了周文化在民间生活中的作用。近年来,我开始重新认识周文化,想找到周文化在岐山人乃至中国人的身上打上了什么样的烙印。现在我住在岐山,开始写《我的周原秘史》,希望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找到周文化的影子。这套丛书让我看到了自己在周文化上的欠缺,作为一个岐山籍作家,我十分感谢县政协做了一件正事、好事,鼓励更多的人关注地域文化,为中国人续写传统文化。
霍彦儒: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会长 作为这套丛书编撰工作的参与者,感谢各界对《周文化丛书》的支持,同时感谢丛书的作者殚精竭虑、不辞劳苦,对书稿的数次修改与完善。《周文化丛书》只是周文化研究的一个开端,周文化研究会和周文化研究基地的成立,为在岐山打造全国周文化研究的资料中心奠定了基础。这样就能汇百川之水,用愚公移山之志,将周文化研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岐山也将成为全国周文化研究最权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