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政协持续开展“稳增长·委员在
6月6日,县政协主席刘玉广带领县政协办、县工信局负责同志,先后深入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岐山... 更多>>>
-
县政协启动“稳增长·委员在行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界委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更多>>>
-
县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 更多>>>
6月6日,县政协主席刘玉广带领县政协办、县工信局负责同志,先后深入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岐山... 更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界委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更多>>>
... 更多>>>
周人尚文
凤鸣岐山,是中国自古流传的美丽传说。3000多年以前的商代晚期,原来居处在豳地的古公亶父,即后人尊称的周太王,由于受戎人压迫,率领自己的部族,离弃故乡,辛劳跋涉,迁徙到岐山之下的周原。他们看到当地水土美沃,就停留下来,建设起新的都邑,成立了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国度,这成为后来周朝的始源。太王之后,经过季历、文王、武王几代明君,以及聚集在他们周围的众多贤臣良将的共同努力,励精图治,终于推翻了商朝,结束了商纣王的暴虐统治,实现建立周朝的丰功大业。 过去童蒙读物《三字经》说周朝“八百年,最长久”,从王朝世系来讲确实如此,周朝包括西周和东周,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最久的一个朝代。即使不算东迁后王权衰落,诸侯力政,国家走向分裂的东周时期,西周的统一和昌盛也长到约三百年,这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应该特别指出,由商朝到周朝,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王朝更替,而是在政治史和文化史上一次重大的转变进步。以往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作有《殷周制度论》,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这样说,当然不是以为周朝的政治、文化没有承袭商朝之处。事实上是,周朝的建立在政治制度与文化理念上,都有着很大的前进发展,而这一点已经为几十年来历史学与考古学的深入探索所证实了。 古书说周人尚文,应认为是对周朝文化显著发达的概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诗书礼乐,其基本内涵在西周已然灿烂具备。周初制礼作乐的周公,即周文公旦,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至于古代经籍中最富于哲理的《周易》,更直接同文王相关。由此足见,孔子之所以仰慕西周,梦见周公,正因为周文化是他所创建的儒学的依据和根源。现在我们要继承阐扬传统文化,不可忽视对周文化要义的追溯和探寻。 研究周文化,当然要把目光集中到作为周人发祥地的岐山周原。大家了解,到周文王伐崇以后,周已迁都于丰,随后武王又移都邻近的镐,岐周被分封为周召二公的采地,然而考古和古文字的研究业已证明,在整个西周三百来年间,岐周一直保持着政治上中心之一的地位,而且从当今的工作来说,探求周文化一定不能离开岐周。 如所周知,商朝历史文化的研究,立足于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和遗址的发掘。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邑,文物蕴藏的丰富是必然的。西周的都邑丰镐,因为后世工程有所破坏,至少目前还不能起同样的作用。能够藉以研求周文化的,就应推岐周。岐周出土的文物,早在西汉已经受到注意了,汉宣帝时美阳发现的尸臣鼎,经张敞作过考释的,即其显例。现代的考古工作表明,周原一带有大量的周文化遗存,是研索周文化的重要依据。 岐周的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包括居址、窖藏、墓葬等等,难于缕数。其间十分重要的一项是为数众多的青铜器,尤以礼器最为突出。上文已经提到了西汉发现的尸臣鼎,实际周原所出青铜器已经不易确计,不仅多有艺术珍品,更值得重视的是许多带有铭文,即所谓金文,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有的甚至被称为足与一篇《尚书》比美。 提到甲骨文,自1899年殷墟甲骨文发现鉴定以来,人们常以为只有商代有甲骨文,惟有个别学者根据《诗经.緜篇》周太王时应用龟卜,提出周人也可能有甲骨文。这一推测,于1956年因山西洪洞坊堆有西周胛骨卜辞发现而得证实。迄今为止,山西、陕西、北京、河南、山东等已有多个地点发现西周甲骨文,但大都零星,只有周原内的岐山凤雏、周公庙两地所出,数量既多,文字内容又十分重要,再次证明当地在周文化研究中的特殊地位。 自1980年起,我曾多次有机会访问岐周遗迹,受到地方领导和学者的款待帮助,得以对周文化的深邃丰富有进一步的认识。最近获知,2012年春季,岐山县第八届政协委员会以远见卓识,提出编著《周文化丛书》的弘大计划,随即集中当地学术文化力量,并约请有关专家协助审订,辛勤四年,数易其稿,终能完成丛书的编写。这部丛书共分《青铜卷》、《甲骨卷》、《周礼卷》、《周易卷》、《姓氏卷》、《典故卷》、《三王卷》和《三公卷》八卷,基本涵盖了周文化各个方面的内容,成果显著,对继承和阐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做出了贡献,也突出地体现了热爱乡土、守护精神家园的感情。
李学勤 2015年8月30日 于北京清华园
(李学勤: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历史学科评议组组长,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